科睿唯安2021年度《高被引學者》名單出爐 匯集全球頂尖科學人才

16位台灣學者上榜  生醫領域表現亮眼

 

【2021年11月17日】全球專業資訊服務提供者科睿唯安(Clarivate,NYSE:CLVT)今(17日)發佈2021年度《高被引學者》(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單。在全球6600人次的學者入選名單中,台灣今年共有16位本土學者上榜,其中5位來自生醫領域,為歷年最多,展現台灣橫跨基礎醫學研究到臨床試驗的潛力。

高被引學者名單的遴選方法由科睿唯安旗下科學資訊研究所 (ISI) 的書目計量學專家和資料科學家基於引文資料和分析所制定。近年來台灣生技醫療產業蓬勃發展,由今年入選的學者名單可見一斑,除了有楊志新、鄭安理參與了著名免疫療法PD-1/PD-L1或靶向EGFR突變的多國多中心的癌症治療臨床試驗,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下,薛博仁、柯文謙聯名發表的COVID-19論文引發關注。在基礎科學研究部分,洪明奇在藥物干預涉及的機制研究及相關生物標記的論文,亦受到國際青睞。此外,更有多位研究人員蟬聯數屆高被引學者,顯見台灣在全球學術科研領域受到高度肯定。

 

表 1:2021年高被引學者台灣本土研究人員獲選名單(依中文姓名筆畫順序)
姓名 學科領域 第一機構 第二機構
吳嘉文
Kevin C. W. Wu
跨領域 國立臺灣大學
李奕賢
Yi-Hsien Lee
跨領域 國立清華大學
李篤中
Duu-Jong Lee
跨領域 國立臺灣大學
林新
Hsin Lin
物理 中央研究院
姚任之
Jen-Chih Yao
數學 中國醫藥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
柯文謙
Wen-Chien Ko
藥理及毒理學 國立成功大學
洪明奇
Mien-Chie Hung
跨領域 中國醫藥大學
張泰榕
Tay-Rong Chang
物理 國立成功大學
張嘉修
Jo-Shu Chang
生物及生物化學 國立成功大學 東海大學
陳維新
Wei-Hsin Chen
工程 國立成功大學 東海大學
黃信銘
Shin-Ming Huang
物理 國立中山大學
楊志新
James Chih-Hsin Yang
臨床醫學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
劉如熹
Ru-Shi Liu
跨領域 國立臺灣大學
鄭弘泰
Horng-Tay Jeng
物理 國立清華大學 中央研究院
鄭安理
Ann-Lii Cheng
跨領域 國立臺灣大學
薛博仁
Po-Ren Hsueh
藥理及毒理學 國立臺灣大學

 

入選的高被引學者在過去十年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這些論文的被引次數在 Web of Science™ 中位於同學科、同發表年份的前1%,彰顯了他們在同行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科學資訊研究所還對入選學者所在的國家和研究機構的分佈進行了統計。

2021年度名單主要看點包括:

  • 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602人次入選高被引學者名單,其中3774人次來自特定學科,2828人來自跨學科領域。
  • 美國共有2622人次入選,占名單總數的7%,低於2018年的43.3%。儘管美國高被引學者數量大幅下降,但毫無疑問,美國的科學研究仍然居於世界領先水準。2010年至2020年Web of Science收錄索引的所有論文中,美國作者占比高達24.7%。
  • 中國大陸今年排名第二,共有935人次入選,占比2%,高於2018年的7.9%。四年來,中國大陸學者在高被引學者名單中所占比例幾乎成長一倍。香港的表現可圈可點,上榜學者人次從60增加到79。部分原因在於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高被引學者數量急劇增加。短短一年內,香港大學高被引學者數量從14人增加到33人,增加一倍以上。
  • 英國有492人次學者入選,位居第三,占比5%。鑒於英國人口是美國的1/5,是中國大陸的1/20,因此英國高被引學者的表現相當搶眼。
  • 澳洲以332人次入選的微弱優勢超越德國成為榜單排名第四。荷蘭以207人次的入選數量位列榜單第六。考慮到澳洲和荷蘭2500萬和1700萬的人口總量和德國的8300萬人口總量,能取得這樣的排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加拿大、法國、西班牙和瑞士也位列榜單前十,位列澳洲、德國和荷蘭之後。
  • 哈佛大學共有214人次上榜,再度成為全球高被引學者人數最多的機構。
  • 來自孟加拉科威特模里西斯摩洛哥喬治亞的學者今年首次上榜。

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在名單中所占比例呈現此長彼消之勢。美國高被引學者入選人次占比自2020年以來減少了1.8%,自2018年以來減少了3.6%。這與中國大陸占比自2018年以來增長6.3%形成了鮮明對比。英國占比2020年以來減少了0.5%,2018年以來減少了1.5%。德國占比自2018年以來減少了0.9%。

科睿唯安科學資訊研究所資深分析師 David Pendlebury  表示:「今年榜單的吸睛之處在於中國大陸上榜學者人數明顯增加,而美國則逐漸減少,尤其是當我們關注過去四年的趨勢時這一點更為明顯。這反映了科研活動全球化背景下頂尖科研力量中出現的科研和學術格局的革命性重塑。」

 

諾貝爾獎得主及諾貝爾獎等級學者

今年的上榜名單中共有24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包括今年剛剛獲獎的五位: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David Julius(生理學或醫學);位於加州的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Ardem Patapoutian(生理學或醫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David W. C. MacMillan(化學);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David Card(經濟學);美國史丹福大學的Guido Imbens(經濟學)。今年的高被引學者名單還包含77位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得主,他們是科睿唯安基於引文分析遴選出的「諾貝爾獎等級」研究人員,也是未來很有潛力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

 

卓越的跨學科表現

在21個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學科中,有23名高被引學者取得了卓越的跨學科表現,入選三個或三個以上學科。他們來自全球多地,包括北美、歐洲、亞洲和中東。加州聖地牙哥大學的Rob Knight教授表現最為突出,在四個ESI領域(生物及生物化學;環境/生態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都入選高被引學者名單。

 

表2:2021年度高被引學者上榜人次前10的國家和地區名單
排名 國家或地區 高被引學者人次 占比 2018年至2021年占比變化
1 美國 2,622 39.7 -3.6
2 中國大陸 935 14.2 6.2
3 英國 492 7.5 -1.5
4 澳洲 332 5 1
5 德國 331 5 -0.9
6 荷蘭 207 3.1 0
7 加拿大 196 3 0.3
8 法國 146 2.2 -0.4
9 西班牙 109 1.7 -0.2
10 瑞士 102 1.5 -0.7

 

表3:2021年度高被引學者上榜人次前10的機構
排名 高被引學者所在機構及國家和地區 高被引學者人次
1 哈佛大學,美國 214
2 中國科學院,中國 194
3 史丹福大學,美國 122
4 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美國 93
5 馬克斯·普朗克協會,德國 70
6 麻省理工學院,美國 64
7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美國 62
8 清華大學,中國 58
9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美國 56
10 牛津大學,英國 51

 

科睿唯安科學事業部資深戰略副總裁 Joel Haspel 表示:「今年的資料反映了十年來全球科學界的主要科研成果。除了記錄科研突破時刻外,我們的資料還講述了無數幕後故事,包括深夜填寫資助申請、在實驗室刻苦分析研究結果、默默無聞地審議同行論文,以及最終促成更大成功和加速創新的眾多小的失敗插曲。我們的分析發現,中國大陸高被引、高影響力研究持續增長,但美國仍然是世界頭號科研強國。在高被引學者上榜人次前10的機構中,美國佔據5席,哈佛大學仍高居榜首。」

 

點擊此處,獲取2021年度《高被引學者》名單及摘要。

 

遴選方法

《高被引學者》名單根據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11年期間所發表的高被引論文數量,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21個學科領域以及跨學科領域中遴選出6600多名學者。遴選方法依據科睿唯安科學資訊研究所書目計量專家所進行的資料分析,利用 InCites™ESI™ ,按照基於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和 Web of Science™ 引文資料的科研績效指標和趨勢資料專門制定。Web of Science™ 是全球最大、最值得信賴、獨立於出版機構的引文索引資料庫和研究資訊平台。

瑞士在名單中所占比例較2018年下降了0.7%,這種異常變動反映了我們遴選方法的改變。過去幾年機構地址超過30個的論文被我們從分析中排除,但今年我們排除了作者或團體作者超過30個的論文。以前使用機構地址是一種探索式作法,我們認為今年的這一變化有利於更合理地評價個人作者的貢獻。這種變化對瑞士、特別是瑞士生物資訊學研究所的學者影響很大。該機構發表了大量作者眾多但機構地址很少的高被引論文。

 

 

關於科睿唯安

科睿唯安(Clarivate™)是全球領先的專業資訊服務提供者。今天,科睿唯安銳意進取,為使用者提供值得信賴的資訊與卓越的洞見,幫助客戶解決複雜難題,洞察先機,加速創新步伐。我們的專業知識和解決方案覆蓋創新生命週期的每一個關鍵環節,從學術研究和科學發現,到智慧財產的管理保護,直至實現創新成果的商業化,涵蓋科學研究、生命科學與製藥、智慧財產各個領域。更多資訊請參考clariva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