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睿唯安公布2018年高被引學者,台灣19位研究者深受國際肯定

首度增設跨領域項目 多元影響力成全球科研趨勢

 

【2018年11月27日】提供高品質資料及分析服務、協助企業與研究機構加速科學發現和創新步伐的全球領導者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今(27)日公布「2018年高被引學者名錄(2018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選出全球具影響力且深受同儕肯定的研究人員。台灣學者共計19位入榜,除材料科學、物理、數學、化學、工程學、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電腦科學等領域,更有3名學者因今年新增的跨領域項目而入選,顯示台灣科研人才於國際中的多元影響力。

2018年台灣學校高被引學者名單(主要依學者中文姓名筆劃順序排列,外籍學者則依姓氏英文字母序排列)
姓名 學科領域 主要通訊機構 第二通訊機構
朱英豪
Chu, Y.H.
Materials Science 國立交通大學
林新
Lin, Hsin
Physics 中央研究院
姚任之
Yao, Jen-Chih
Mathematics 中國醫藥大學
陳昭宇
Chen, Peter
Cross-Field 國立成功大學
張煥宗
Chang, Huan-Tsung
Chemistry 國立臺灣大學 中原大學
陳維新
Chen, Wei-Hsin
Engineering 國立成功大學
曾國雄
Tzeng, Gwo-Hshiung
Cross-Field 開南大學
劉如熹
Liu, Ru-Shi
Cross-Field 國立臺灣大學
歐海仁
Ariyawansa, Hiran A.
Plant & Animal Science 國立臺灣大學
潘敏雄
Pan, Min-Hsiu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國立臺灣大學
Bordas, Stephane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 中國醫藥大學 Univ Luxembourg, Luxembourg
Ceng, Lu-Chuan Mathematics 中國醫藥大學 Shanghai Normal Univ, China
Cho, Sun Young Mathematics 中國醫藥大學 Gyeongsang Natl Univ, South Korea
Nguyen-Xuan, H. Computer Science 中國醫藥大學 Ho Chi Minh City Univ Technol, Vietnam
Shatanawi, Wasfi Mathematics 中國醫藥大學 Hashemite Univ, Jordan
Srivastava, H. M. Mathematics 中國醫藥大學 Univ Victoria, Canada
Stevic, Stevo Mathematics 中國醫藥大學 亞洲大學
Takahashi, Wataru Mathematics 中國醫藥大學
Yao, Yonghong Mathematics 中國醫藥大學 Tianjin Polytech Univ, China

 

高被引學者名錄是以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近十年的引文記錄為基礎,定期公布各領域當年度論文被引用次數排行前1%的研究人員。科睿唯安資深引文分析師 David Pendlebury 表示:「今年的高被引學者名錄新增了跨領域項目,以表揚那些同時影響多個領域,但論文被引用次數在單一學科中較難以入選的研究人員,就像免疫學家可能橫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領域、化學家則同時涉足材料科學及工程學;而新評選項目的導入能打破傳統學科分類的高牆,讓科研趨勢緊跟時代潮流。」

邁入第五年的高被引學者名錄於今年首度增設跨領域評選項目,以因應科研領域間相互關聯的發展趨勢,並協助對多元領域深具影響力的研究人員提升國際能見度,鼓勵知識與技術的持續創新。例如,專精於光轉換材料研究的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劉如熹、開發出新型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成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陳昭宇,皆因研究議題跨足多元領域且影響深遠而首度獲高被引學者殊榮;而兼任於開南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以及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的講座教授曾國雄則致力運用全方位多評準決策(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解決實務問題,在今年入選前,便早已是國際科研會議的重要與會學者,顯見跨領域項目將進一步提升全球科研界對重量級人才的識別能力。

科睿唯安學術研究事業群執行長 Annette Thomas 指出:「科學研究持續進步對國家和研究機構的發展至關重要。透過分析論文被引用次數選出的高被引學者名錄,能夠協助極具影響力的研究人員提升國際能見度,這些科研人才的貢獻為知識和創新技術開拓全新領域,讓社會得以永續發展。」

 

科睿唯安《2018年高被引學者名錄》重點摘要如下:

  • 今年總計在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資料庫的21個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中,選出4,058名高被引學者,其中194名(約佔4.8%)同時入選兩個領域,更有來自北美、歐洲、亞洲和中東等地區的24位頂尖研究人員同時獲選三個領域的高被引學者。
  • 美國共計入選2,639位研究人員,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哈佛大學仍是延攬最多高被引學者的研究機構;英國學者共546名入圍;快速成長的中國則有482人入榜,取代德國成為獲選人數高居全球第三的國家。
  • 今年約有2,000名研究人員因在多個領域發表具高度影響力的論文而入選,跨領域高被引學者比例超過全國獲選總數40%的國家包括瑞典(53%)、奧地利(53%)、新加坡(47%)、丹麥(47%)、中國(43%)和南韓(42%)。
  • 今年的高被引學者名錄涵蓋17位諾貝爾獎得主,包括兩位今年獲獎的學者:醫學獎得主James P. Allison及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D. Nordhaus;此外,名單中亦包含56名研究成果屬「諾貝爾獎等級」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得主
  • 澳洲研究機構的表現依舊亮眼,在21個領域中入圍一個或多個學科的高被引學者,從2014年的80位增加到2018年的170位,成長超過兩倍。根據歷年數據推估,澳洲研究機構自2014年開始大量延攬各地區的高被引學者,並積極培養本土研究人員爭取高被引殊榮。
  • 國家級研究機構的表現也相當突出,負責生醫和健康相關研究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所有高被引學者的登記機構中排行第二,中國科學院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也都名列前十。
  • 今年入榜的高被引學者分別來自60多國,獲選學者數量最多的前十個國家就包攬了超過80%的入榜者,其中約70%更集中於美國、英國、中國、德國及澳洲等入選數量高居前五名的國家,揭示頂尖人才明顯集中的趨勢。
2018年高被引學者獲選數量排名
獲選人數前十大國家   獲選人數前十大機構
美國(2639) 1 美國哈佛大學(186)
英國(546) 2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148)
中國(482) 3 美國史丹佛大學(100)
德國(356) 4 中國科學院(91)
澳洲(245) 5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76)
荷蘭(189) 6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64)
加拿大(166) 7 英國牛津大學(59)
法國(157) 8 英國劍橋大學(53)
瑞士(133) 9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51)
西班牙(115) 10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47)

 

高被引學者名錄的遴選與研究方法來自科睿唯安旗下機構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的書目計量專家,使用了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這套獨特的科學績效量化與資料庫編纂工具,此工具是基於涵蓋33,000份期刊的 Web of Science 學術論文出版統計數據和引用資料來辨別科研趨勢。

 

2018年高被引學者名錄完整名單和重點摘要請見:https://clarivate.com/hcr/

有關高被引學者名錄的研究方法請參考:https://clarivate.com.tw/highly-cited-researchers/methodology

 


關於Web of Science

Web of Science 是全球最大、出版社中立的引文索引資料庫平台,致力於推動全球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學術探索和引文分析。Web of Science平台資料可回溯至1900年,提供了超過14億的引文資料,每天的使用者高達數百萬,其中包括頂尖政府和學術機構以及研究型企業。Web of Science 引文網絡是 Journal Impact FactorInCites 以及其它值得信賴的引文影響力衡量指標的基礎。科睿唯安專注於提供高品質的學術資訊,Web of Science 資料平台僅收錄各學科領域中重要且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專書、會議論文,以協助研究人員、機構、出版社、基金資助者發掘與評估學術引文影響力。

 

關於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是以提供高品質資料及分析服務、協助企業與研究機構加速科學發現和創新步伐的全球領導者。立基於超過150年的傳承,我們打造了一系列全球業界最受信賴的品牌,如 Web of Science(科學發現與學術研究)、Cortellis(生技製藥研發情報)、Derwent(專利加值內容與智權分析)、Techstreet(產業法規與標準)、CompuMark(商標檢索、預查與監測)、MarkMonitor(線上品牌保護)等。科睿唯安為一獨立運營的公司,足跡遍及全球100多國,亞太地區據點包含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東南亞、紐澳等,我們持續透過專業、客觀、敏捷的服務協助客戶加速創新生命週期,讓創新概念轉變為能夠改變人類生活的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