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睿唯安公布2019年高被引學者 台灣獲選人數創歷年紀錄

本土學術人才多元主題發展優異,展現國際級的科研影響力

 

【2019年11月20日】提供高品質資料及分析服務、協助企業與研究機構加速科學發現和創新步伐的全球領導者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於今(20)日公布2019年高被引學者名錄(Highly Cited Researchers),自全球各領域中選出備受肯定的自然科學家與社會科學家,獲選者的多篇高被引論文被引用次數位於同學科的前1%,顯示對科研同儕的重要學術影響力。今年台灣本土學者共計17位進榜,獲選人數創歷屆新高,除醫療、工程學、地理科學、材料科學、數學、物理等領域,更有8位學者入選跨領域項目,展現台灣學術人才優異的多元主題發展及高影響的研究能力。

科睿唯安台灣總經理范永銀表示:「從今年公布的高被引學者名錄可發現,台灣學者在全球學術舞台充份展現不容小覷的科研實力;這個獎項不但表揚了他們對科學研究的投入與影響力,科睿唯安亦期盼能為台灣高教人才發展策略匯聚更多社會關注,並引領嶄新啟發。」

相較去年有9位在地研究者名列於冊,今年台灣本土學者入榜人數翻倍成長,其中超過半數的獲選者皆在台灣取得博士學位,反映在地高等教育的紮實訓練與優異品質。第四次進榜、專精於多鐵材料研究的國立交通大學教授朱英豪表示,除了感謝一路上支持研究的所有人,也期許自己能再接再厲、再創高峰;以生質能、潔淨能源、氫能等能源領域深獲肯定、同樣是四度獲選高被引學者的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陳維新則指出,「自己將繼續致力於人才培育與技術創新,為環境與資源的永續持續努力。」

 

2019年高被引學者台灣本土研究人員獲選名單
姓名 學科領域 主要通訊機構 第二通訊機構
楊志新 (James Chih-Hsin Yang) Clinical Medicine 國立臺灣大學
張嘉修 (Jo-Shu Chang) Cross-Field 國立成功大學 東海大學
朱英豪 (Y. H. Chu) Cross-Field 國立交通大學
胡哲銘 (Che-Ming Jack Hu) Cross-Field 中央研究院 國立成功大學
黃憲達 (Hsien-Da Huang) Cross-Field 國立交通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李奕賢 (Yi-Hsien Lee) Cross-Field 國立清華大學
林豐茂 (Feng-Mao Lin) Cross-Field 國立交通大學
劉如熹 (Ru-Shi Liu) Cross-Field 國立臺灣大學
蔡定平 (Din Ping Tsai) Cross-Field 國立臺灣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
陳維新 (Wei-Hsin Chen) Engineering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鍾孫霖 (Sun-Lin Chung) Geosciences 中央研究院 國立臺灣大學
闕居振 (Chu-Chen Chueh) Materials Science 國立臺灣大學
姚任之 (Jen-Chih Yao) Mathematics 中國醫藥大學
張泰榕 (Tay-Rong Chang) Physics 國立成功大學
黃信銘 (Shin-Ming Huang) Physics 國立中山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
鄭弘泰 (Horng-Tay Jeng) Physics 國立清華大學 中央研究院
林新 (Hsin Lin) Physics 中央研究院

 

高被引學者名錄的遴選與研究方法以Web of Science資料庫為基礎。透過旗下機構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的書目計量專家進行資料分析與績效量化。ISI資深引文分析師David Pendlebury認為:「支持並表揚傑出研究人員,對於加速國家和研究機構推動高效率發展計畫而言至關重要,高被引學者名錄有助於識別那些大幅拓展知識疆界的頂尖研究人員,這些學者為社會、創新和知識帶來進步,讓世界更健全、富庶、永續及穩固。」

科睿唯安《2019年高被引學者名錄》重點摘要如下:

  • 今年從各學科領域選出6,216人次高被引學者,來自近60個國家或地區。其中涵蓋23位諾貝爾獎得主,包括今年甫獲殊榮的三位學者: Gregg L. Semenza(生理醫學獎)、John B. Goodenough(化學獎),以及Esther Duflo(經濟學獎);此外,名錄中亦包含57位研究成果屬「諾貝爾等級」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得主。
  • 3,517名研究人員因在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資料庫的21個學科領域中表現優異而進榜,其中有185人(5%)同時入選兩個領域,甚至有11位一舉獲選為三個領域的高被引學者,這些頂尖研究人員分別來自北美、歐洲、亞洲和中東。而去年新設立的跨領域項目則有2,491名入選者,此類學者的研究成果對多個領域皆具有高度影響力。
  • 美國擁有2,737人次的研究人員入選,位居全球第一。哈佛大學仍是擁有最多高被引學者的研究機構,共203人次名列榜中;加州也是頂尖人才的一大搖籃,史丹佛大學獲選103人次,而加州大學的柏克萊、聖地牙哥和洛杉磯等分校皆有超過50人次入選。
  • 中國大陸的表現依然亮眼,相較去年的482人次上榜,今年共有636人次榮獲高被引學者頭銜,且自2014年以來,中國大陸在21個主要學科領域裡的入選人數,已增加三倍之多。
  • 退居全球第三的英國,其高被引學者人數相較去年減少29人次,下滑到516人次;而德國與荷蘭的高被引學者人數也都有所減少。
  • 澳洲的研究機構持續令人驚艷,獲選高被引學者的人數在六年內成長三倍,從2014年的80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271人次,其中不乏在21個領域中入選多項的學者,主要原因在於澳洲研究機構自2014年起大量延攬各地區的高被引學者,並積極培養本土出身的研究人員爭取這項殊榮。

高被引學者名錄的資料來源於InCites平台的ESI資料庫,依期刊類別劃分為21個學科領域。而針對《科學》、《自然》等跨學科期刊,則會依據對論文參考文獻的分析,將文章逐一劃分到對應的學科領域中。高被引論文只對同年發表的論文進行相互比較,這種基於百分位的篩選方法消除了較早發表論文相對於近期發表論文的引用優勢。

 

2019年高被引學者名錄完整名單和執行摘要請見:https://recognition.webofsciencegroup.com/highly-cited

有關高被引學者名錄的研究方法請參考:遴選方法學

如欲關注更多網路資訊,請追蹤主題標籤 #HighlyCited2019。

 

2019年高被引學者獲選人數前十大國家或地區
國家/地區 人次 占比
美國 2737 44%
中國大陸 636 10.2%
英國 516 8.3%
德國 327 5.3%
澳洲 271 4.4%
加拿大 183 2.9%
荷蘭 164 2.6%
法國 156 2.5%
瑞士 155 2.5%
西班牙 116 1.9%

註:今年入榜的高被引學者分別來自近60個國家/地區,但85%入選者集中在10個國家的所屬機構,且72%來自排名前五的國家,顯示頂尖人才集中現象十分明顯。

 

2019年高被引學者獲選人數前二十大機構
機構 國家或地區 入選人次
哈佛大學 美國 203
史丹佛大學 美國 103
中國科學院 中國大陸 101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德國 73
布洛德研究所 美國 60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美國 58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美國 55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 54
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 美國 54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美國 54
杜克大學 美國 54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美國 52
耶魯大學 美國 51
劍橋大學 英國 50
哥倫比亞大學 美國 47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美國 45
牛津大學 英國 44
康乃爾大學 美國 42
清華大學 中國大陸 42
倫敦大學學院 英國 40

註:高被引學者所屬機構,乃由研究人員呈報之所屬機構或組織為準。

 


關於Web of Science 事業群

科睿唯安 Web of Science 事業群提供全球一流的科研資訊和數據,協助推動學術界、企業、出版機構和政府加快研究步伐。其旗下擁有全球最大、最值得信賴、中立於出版機構的引文索引資料庫及獨立的研究資訊平台—Web of Science,以及EndNote、Converis、ScholarOne、Publons、Kopernio和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等諸多知名品牌。ISI是Web of Science 事業群的附屬「研究院」,維護著構建引文索引資料及相關數據、分析、產品和服務的知識庫。ISI積極參加外部會議與發表相關報告以進行知識傳遞,亦致力透過研究分析讓知識庫可以持續擴展和更臻完善。

關於科睿唯安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NYSE:CCC;CCC.WS)是專業資訊服務的全球領導者,提供可靠的數據及分析,協助客戶加速創新步伐。我們擁有眾多備受信賴的品牌,涵蓋創新的各個環節,包括Web of Science™(學術研究)、Cortellis™(生技製藥研發情報)、Derwent™(專利與智權分析)、Techstreet™(產業法規與標準)、CompuMark™(商標檢索、預查與監測)、MarkMonitor™(線上品牌保護)等。科睿唯安現為一獨立營運的公司,協助客戶將創新概念轉變為能夠改變人類生活的創新成果。

 

前瞻性陳述

本新聞稿以及針對新聞稿中的資訊所做的口頭陳述中可能包含與科睿唯安相關之前瞻性陳述。前瞻性陳述僅為科睿唯安對未來事件所做的當前預期或預測,可能包含與財報結果、預期綜效和其他未來預期的相關陳述。這些陳述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包括不受科睿唯安控制之因素,可能導致實際結果與預期存在重大差異。科睿唯安並無義務針對新增資訊、未來事件或其他因素,更新或修正文中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