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未艾的東南亞創新

東南亞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市場,擁有超過 6 億消費者,分佈於10 個國家, 2018 年 GDP 合計達 2.986 萬億美元 。

1967 年 8 月,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菲律賓五國共同組成經濟政治聯盟,該聯盟被命名為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東協)。之後,其餘五個國家也加入該聯盟,其中,柬埔寨是1999 年最新加入的成員國。正如《東協宣言》所述,將這些國家聚集在一起的核心目的是讓這 10 個成員國在全球平台上發出一致的聲音,從而加速該地區的經濟成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

這 10 個成員國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汶萊、寮國、柬埔寨和緬甸,它們地理位置相近,但在經濟發展方面差異較大,主要依賴於政府基礎設施建設、外國直接投資以及本土大型企業集團的成長和多樣化。

今天,作為一體化市場的東南亞 / 東協前景巨大。隨著一體化的加深和技術的進步,預計到 2030 年,該地區將成為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歐盟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東南亞能否發揮其潛能不再是一個問題 ─ 它將如何推動全球經濟成長, 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研究和創新是東南亞各國和整個地區發展知識型創新驅動經濟戰略的基石

在東南亞,《東協經濟共同體 (AEC)2025 年願景》概述了科學技術和智慧財產權在促進實現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東協科技和創新行動計畫(2016 – 2025)》強調了積極的研發合作、公私夥伴關係、技術商業化和創業精神的重要性。此外,《東協智慧財產權行動計畫 (2016 -2025)》將智慧財產權確定為推動創新的基本要素。

在針對 2010 – 2019 年這 10 年期間專利申請情況的分析中,東南亞本地專利申請數量的複合年成長率 (CAGR) 達到 13%,但與來自外國實體的申請數量相比,本地專利申請數量在專利申請 / 註冊總數量中的占比較小。隨著該地區各政府對研發的廣泛投資和整個地區對智慧財產權合作與保護的重視,過去 5 年,東南亞本地專利申請數量達到 87% 的驚人成長。在本地專利申請中,占比最大的是來自重點研究機構和學術機構的申請。其中,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A*STAR)、馬來西亞國家研發機構 MIMOS、印尼科學研究所 (LIPI)、泰國國家科技發展署 (NSTDA) 和越南科技翰林院的申請數量名列前茅。緊隨其後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University Putra Malaysia)、印尼大學(University of Indonesia) 和菲律賓宿霧科技大學 (Cebu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等研究型大學。

在東協區域內,新加坡是領先者,其國內專利申請數量穩步成長,10年期間 (2010-2019) 成長了 69%。這一成長背後的推動因素在於,新加坡政府承諾根據其制定的 2020 年研究創新企業計畫 (RIE2020),政府將在五年內(2016-2020) 投入 190億美元的研發經費。此外,該政府於 2013 年制定了十年總體規劃,以指導新加坡成為亞洲的全球智慧財產權中心。

在東南亞的專利申請中,82% 的申請來自該地區以外,這表明全球各地的企業機構對該地區創新成果的保護與商業化存在濃厚興趣。其中大部分專利申請主要來自豪雅株式會社 (Hoya Corporation)、華為、哈利伯頓 (Halliburton)、豐田等在該地區擁有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的跨國公司。

 

在東南亞市場,大型企業集團或者與政府有關聯的企業佔據了重要地位,其發行的股票占該地區主要上市公司股票的 40%。近年來,這些企業通過國際擴張、採用前沿技術和併購,找到了新的成長來源。

 

這些企業積極尋求智慧財產權保護,並設立了世界級的智慧財產權部門,逐漸成為各自國家 / 地區的主要創新企業。

在這些大型企業集團中,皇象水泥集團 (Siam Cement Group) 和森那美 (Sime Darby) 就是典型的例子。它們分別將各自在泰國和馬來西亞發展成熟的業務向東南亞及其他地區擴張。自2012 年以來,總部位於馬來西亞的譜賽科公司 (Purecircle)與可口可樂共同開發出新一代甜菊糖甜味劑(代糖),用於未來飲料的生產。2018 年,為實現進一步擴張,該公司將其全球總部從吉隆坡遷至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 (Petronas)與 Kongsberg Ferrotech 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計畫利用獲得專利授權的 Oktapous IMR(檢查、維護和維修)機器人來實施海底資產的維護,此方案徹底改變了油氣行業執行 IRM 操作的方式。越南最大的國有軍用電信公司 Viettel 一直在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實施業務擴張。該公司近期宣佈,它加入了諾基亞、三星、愛立信和華為等公司的行列,正在開發自己的 5G 設備, 這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該領域前方已存在強大的專利壁壘。

新加坡的半導體企業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 11%。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安華高科技 (Avago Technologies) 於2015 年,以 370 億美元收購了Broadcom ─ 晶片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收購案,之後又以 55 億美元收購了 Brocade,並以 189 億美元收購了 CA Technologies,從而顯著加強了自身在行動、資料中心和物聯網等行業的專利地位,並成為擁有專利數量最多的半導體廠商之一。另一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半導體公司 STATS ChipPAC 被中國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 180 萬美元,從淡馬錫 (Temasek) 手中收購。

 

2019 年,得益於線上旅遊、線上媒體、網路叫車、電子商務和數位金融服務的推動作用,東南亞網路經濟規模達到 1,000 億美元。

 

《2025 年東協連結總體規劃 (the 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2025)》旨在將東協各成員國無縫連接在一起並予以整合。該規劃預測,鑒於蓬勃發展的網路經濟,以及 Go-Jek、Grab、Razer 和 Lazada 等採用創新與當地語系化業務模式的獨角獸企業的存在,到 2030 年,數位科技在該地區的潛在價值可能高達 6,250 億美元,因而被譽為下一個前沿區域。

針對 2010–2019 年期間專利申請活動的分析結果突出反映了技術領域(數位電腦)在各個市場的主導地位。在數位電腦領域,用於資訊檢索的軟體產品和資料庫應用成為關注重點,相關的大部分專利保護活動主要集中於新加坡。對於電話和資料傳輸系統領域,新加坡也展現出濃厚興趣,越南則緊隨其後。

東南亞各國專利機構正在啟動創新計畫,以加快從申請專利到授予專利的審批流程。「金融科技加速審查(FTFT)」計畫將金融科技專利申請的審批流程縮短至 6 個月,「人工智慧專利優先計畫」(Accelerated Initiativ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則讓阿里巴巴僅花費 3 個月便被授予一項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專利,用時之短打破了此前的紀錄。這兩項計畫都是由新加坡智慧財產局 (IPOS) 領導實施的。網路促進以使用者為導向、集體共創的創新,意味著我們需要新的模式來創造和保護開放式創新與相關的智慧財產權。

未來幾年,隨著各成員國繼續吸引更多來自跨國企業的外商直接投資,各成員國政府將探索跨區域綜效,以促進跨國科研合作,並允許高技能人才在區域內流動,從而促進創新理念及專業知識的交叉傳播。在此背景下,東南亞地區將憑藉其建立在多樣性與合作基礎上的、獨特的創新驅動型成長經驗,引領創新領域的發展。

 

下載PDF瀏覽完整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