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of Science 期刊收錄標準和選編品質:我們堅持不懈的使命

許多人以為 Web of Science 選刊標準只重視量化分析,但事實並非如此,期刊的質性評估也同樣重要,在特定情況下,甚至是最關鍵的標準。

 

數位時代的資訊普及帶來許多優點,但也伴隨著挑戰,甚至還有風險:如何確認哪些來源可靠且值得信賴?「假新聞」已成為當今新聞界的重大弊端,而這項問題在科學研究和學術出版領域也同樣嚴重。隨著「開放取用」(Open Access) 風行,雖然資訊管道便利,卻也漸難判別真偽和優劣。

自從 1964 年 Eugene Garfield 博士首創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我們就定立了收錄期刊的選輯標準:品質與影響力。在品質方面,我們延攬各領域的主題專家進行詳實嚴謹的專業評鑑;在影響力方面,我們依據作者(亦為主題專家)的引用數,制定客觀公正的衡量標準。

由於科睿唯安採用量化方法和引用資料,據以決定 Web of Science 收錄(與繼續收錄)的期刊,致使許多人以為我們只重視量化分析,但事實並非如此。期刊的質性評估也同樣重要,在特定情況下,甚至是最關鍵的標準。

期刊就像人一樣具有生命,會歷經許多改變,同樣的,我們收錄的期刊也隨之更動調整,但整體而言,逐年的表現都非常穩定。期刊選入 Web of Science 並不代表永久收錄,期刊收錄後仍會持續編排篩選,確保維持一致品質和水準。基於影響力、編輯素質等表現,任何期刊都可能從資料庫中除名,而我們亦依據相同的標準,來選收新的期刊。

 

期刊選入 Web of Science 並不代表永久收錄,期刊收錄後仍會持續編排篩選,確保維持一致品質和水準。我們獨立執行評選作業,中立於任何出版機構之外,這份堅持 54 年來始終如一。

 

然而唯一不變的原則,在於我們的內容管理團隊秉持嚴苛的量化和質性標準,據以審核科學研究和學術出版品收錄於 Web of Science 的資格;我們獨立執行評選作業,中立於任何出版機構之外,這份堅持 54 年來始終如一。

科睿唯安絕不偏袒特定期刊或特定作者的研究,無論任何國家或地區皆然。如今,學術全球化的趨勢更勝以往,亞洲和以往較少突出表現的地區(如中東),也日益產出最具影響力的頂尖期刊和研究成果。

因此,嚴格審查 Web of Science 的收錄期刊,可確保我們的使用者取得優質的期刊論文和研究成果,並安心運用於研究工作。

我們精心編排,嚴格篩選,堅持永不妥協的標準,為您忠實把關。

 

Web of Science 期刊收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