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研究觀,結合業界人才需求提升台灣科研實力 — 專訪國立成功大學 陳維新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系陳維新教授專注於研究生質能、潔淨能源、氫能等燃燒領域,近年來投入生質物「焙燒(Torrefaction)」技術研究,發表的論文數量領先全球,並從2016年至2018年已連續3年獲得科睿唯安高被引學者的殊榮。

 

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系陳維新教授擁有突出的學術成果及豐富的研究經歷,此次訪談藉由陳教授觀點帶我們看見臺灣科研不同的面向。

 

相輔相成的高教與產業:建立產學媒合平臺,促進科研實務化

「圖書館是資料儲存的地方,高教是知識創造的地方」陳維新教授說道。臺灣高教對臺灣產業影響非常大,陳教授指出尤其在知識推進、技術發展、人才培育層面都是高教對產業的貢獻之一。以綠能產業為例,目前陳教授著重於氫能、生質能與潔淨能源研究,帶領學生並直接與中油、中鋼、工研院、核研所、金屬中心等產業界合作執行計畫,研究與建立對產業有幫助的技術。

經費不足、機械設備資源有限一直以來是臺灣科研的問題之一,然而尋找經費來源,若希望從業界獲得科研補助並非易事,陳教授翻轉既有想法,主動提供業界缺乏的研究人才,把學生送到業界進行科研,藉由這樣的合作,一方面業界能獲得研究人力,另一方面研究團隊也能借重業界機器設備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尋找與業界合作途徑的過程中,陳教授也感受到身為學者對於與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產業分布並不是非常清楚,如果政府能建立業界資訊平臺,也能主動詢問業界所需的研發內容與技術,藉此輔助產學結合,將更能使科研實務化。

 

科睿唯安資料庫輔助學者走向國際並幫助學生建立研究觀

進行科研過程中陳維新教授不斷與國際交流,近幾年獲得高被引學者的榮耀,也為陳教授帶來許多學術合作機會。陳教授提到於國際會議交流時,首先透過citation、H-index指標以及發表多少SCI論文來初步認識一位講者,主辦方也會放置Highly Cited Logo來展現講者的研究實力,而這些指標都是來自科睿唯安,也是量化一個人在學術上的貢獻最直接的方法。科睿唯安資源相較其他市面資料庫更具品質,指標也具公正性,仍為學界普遍所認同。

而在國際之間網羅人才時,透過高被引也是最直接、有成效的方法。陳教授告知,因獲得高被引的學術成就,吸引許多國家學生紛紛前來台灣與其研究團隊交流,如此一來能讓臺灣在國際上建立脈絡、能見度,對於臺灣科研跨向國際非常有幫助。

除此之外,陳教授發現帶領學生進行研究時,透過科睿唯安資料庫的分類,學生能了解研究群體、文章引用次數、文章排行等資訊,是學生能了解相關研究於國際分佈情形的好工具,也能協助學生建立研究觀。

 

臺灣綠能研究的優劣勢:調整政策,留住高教人才

經歷多次國際交流,陳維新教授看見了臺灣綠能發展的優劣勢,臺灣擁有強大的工業後盾、也因位處亞熱帶是植物生產豐富的地帶,所以生質能活力非常大。除此之外,臺灣綠能發展的最大優勢在於人才,學生擁有良好素質,許多創新的研究都來自學生新的想法與執行。然而,目前臺灣高教浮現很大的問題,攻讀博士班學生越來越少,缺少與國際競爭重要武器,這也成為臺灣科研除了經費、教授薪資之外的嚴重劣勢之一。陳教授提到,目前臺灣社會氛圍學生講求實務,比起繼續投入研究更希望直接進入職場工作。面對此一狀況,陳教授也建議政府逆向思考,比起留住碩士生,更應把力量投向業界,透過業界鼓勵員工在職攻讀博士班,藉此解決薪資、與科研實力下滑問題。